针对在美国的除湿机案件,格力电器10月31日发布案件说明,确认公司近期与美国司法部消费者保护处、美国加利福尼亚中区联邦检察官办公室(统称DOJ)达成协议,协议涉及的产品为格力电器2005年至2012年期间生产的出口北美除湿机。
格力电器披露,公司于2012年收到事故投诉,于2013年6月向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申报。由于申报不及时,2016年格力电器和CPSC达成民事和解,支付1545万美元。
格力电器在公告中表示,2017年,DOJ就此同一事件要求格力承担相应的责任。经过多轮谈判,近期格力和DOJ达成协议,支付7575万美元。如格力遵守协议约定,DOJ将在三年期结束后终结案件。
格力电器在说明中表示,以上协议涉及的问题均发生在8年前,2013年以后未再出现同类问题。同时格力强调,协议涉及金额已全部计提,不会对公司的正常运营及本年度业绩造成影响。
美国当地时间10月29日,美国司法部官网公布消息,称中国企业格力电器已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延迟起诉协议。根据协议条款,珠海格力和香港格力同意接受总额为9100万美元的罚款,并同意向因公司有缺陷的除湿机而引起火灾的任何未获赔偿的受害者提供赔偿。
那么这场纠纷之前格力电器有没有披露过呢?这也成为了很多投资者关注的问题。事实上,优家电查询到,格力电器早在2013年就已经对此事专门发布过公告。2013年9月14日,格力电器发布《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有关事项的情况公告》,披露公司出口到美国和加拿大部分除湿机产品可能会过热、冒烟和起火,可能会对消费的人造成火灾或烧伤的危害。格力电器当时披露,在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和加拿大卫生部的监督和批准下,公司2013年9月12日自愿召回这些除湿机产品。召回对象为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之间在美国和加拿大销售的涉及 SoleusAir、Kenmore、Frigidaire等12个品牌约225万台除湿机产品。
格力电器当时就此次召回事件对公司的影响表示,由于时间跨度大,品牌、零售商、电商多以及销售区域广,公司对实际召回除湿机产品的数量无法确定。本次召回对公司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但对公司当年的经营业绩不会有实质性的影响。
同时,当期公告中,格力电器还就公司美国市场合作伙伴Soleus向公司提起诉讼的情况做了说明,称Soleus向公司提起诉讼事项当时处于诉讼文件送达及庭前准备阶段,格力电器已经聘请了专业律师积极应诉,坚持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保护中国企业海外权益。
优家电了解到,格力电器子公司香港格力电器销售有限公司(简称香港格力)及Soleus于2010年4月投资设立了格力美国销售有限责任公司(GREE USA,INC.)(简称美国格力)。初始设立时,香港格力及Soleus分别持有美国格力51%及49%的股权。不过,自2014年起,由于美国格力资金划转受到限制未将其纳入合并范围。
但后来因为除湿机问题,Soleus与格力电器、香港格力发生诉讼纠纷。格力电器曾在2017年的财报中披露,公司已就美国格力的股东Soleus起诉公司与子公司香港格力事项达成和解。依据和解协议,Soleus无偿将其持有的美国格力49%股权转让给香港格力。截至2017年9月,美国格力相关股权转让手续完成,格力电器从而拥有了美国格力100%的股权,相应的资金划转限制也解除。财报显示,截至合并日,美国格力的净资产为-1.7亿元。
格力电器在2016年年报中曾提及:2013年9月12日,公司主动申请并在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和加拿大卫生部的批准下,召回在美国和加拿大销售的除湿机,公司依照预计有几率发生的损失计提了充足的费用。
截至2016年末,美国和加拿大的召回已基本完成。Soleus起诉格力电器和香港格力,要求赔偿相应的损失1.5亿美元。2015年6月2日,法院一审判决格力电器支付赔偿金4250万美元,格力电器对此判决结果申请了上诉。截至2016年末,案件达成和解。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或者点击这里下载云掌财经App)
您可以通过云掌财经手机版访问:关于格力的美国除湿机官司,之前公告中曾披露过这些细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自别的媒体或为企业宣传文章,有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加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具体行为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邮箱:br/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点这里就可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在全球占比超73%!电池ETF(159755)早盘冲高一度涨至2.3%,冲击二连阳,权重股亿纬锂能涨超2%
全新加密叙事,以Solmash为代表的 LaunchPad 平台如何为用户赋能?
红豆集团高水平发展“三自六化”先锋∣通用股份袁国洪:做强产品背后的“硬核”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