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世界音响发烧博物馆的馆长李积回,这些年陆续用集装箱输入几个国外图书馆数字化后出清的黑胶唱片,目前他收藏的CD与黑胶唱片数量总计应该在700-800万张左右,而且还持续扩充之中。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一天只有24小时,以每张唱片1小时计算,持续40年不休息不睡觉,也只能播放35万唱片,这么庞大的收藏几代人都听不完。且不说一张张播放,就算要整理成目录,每天翻查2000张唱片,也要40多年时间才能克竟全功。对李积回馆长来说,是否能听完这些唱片不是关键,他只想替子孙后代好好保存这批巨量的文化与精神遗产,下个世纪后辈还有机会欣赏到先人的音乐演出。
在成都与上海分别有家产的冯凡是另一种想法。出生于家教严谨的家庭,冯凡自小就开始有效学习古典音乐,对多种乐器信手捻来皆可成章,不同时期的音乐历史与流派风格更如数家珍。但他的兴趣志在远方,现在成为极为成功的建筑师,算是一个被建筑耽误的小音乐家。除了音乐,冯凡写得一手好字,随手涂鸦的画也颇有意趣,可见得学习过程中一定少不了磨练。音乐慢慢的变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哪怕成天当空中飞人到处开会,他仍会利用各种便携工具欣赏美妙的旋律,多年来累积收藏的唱片超过4万张,不但数量可观,更厉害的是他认认真真把每一张都听过。
从小接触古典音乐已经羡煞许多人,从冯凡写的书法、涂鸦画作中都能看出他的文武全才
二十多年来我接触过不少作曲家、演奏家、录音师、唱片制作人、音响发烧友……能清晰有条理分析评断、客观理解领悟的人,冯凡应该是第一个!上海立敏音响的负责人王敬民,每次展会中播放的唱片都能很好表现出音响器材的优点,不少人因此受感动成为客户,王敬民说其中很多唱片都是冯凡推荐的。唱片太多无处摆放,只能用防潮箱一个个装起来,连新搬迁的办公室都已经堆积成山。有段时间,冯凡透过电商到处寻找有趣的唱片,他不止着眼于所谓的“名版”,由于对音乐家演奏/演唱风格,以及各种曲目结构的熟捻,他更愿意挖掘一般人不熟悉、不重视或根本不知道的冷门录音。而为了好好欣赏这么多的唱片,他必须拥有足够判别录音效果的监听系统。
从很多角度来说,这都算是一套大系统了,冯凡把它们摆在办公的地方中,随便什么时间都能享受音乐的美好
目前在上海办公室中,冯凡使用的器材绝对够让大部发烧友羡慕半天。由于以欣赏CD唱片为主,日本Esoteric(发烧友昵称为二嫂)的旗舰转盘Grandioso P1X SE+解码器Grandioso D1X SE+时钟Grandioso G1X,就成了顶配选择,一字排开非常壮观。原来他以美国Spactral DMC-30ss前级+BAT的VK-655MSE后级,推动西湖Westlake Audio的Tower HR7音箱。据说这对音箱在国内保存状态良好者数量不多,冯凡一次就收藏了二对。现在前级换成了BAT的VK90电子管前级,一套西装更能表现出BAT的优点。电源线有几个品牌,应该是耳朵调音的结果,喇叭限用音乐丝带Nordust的旗舰奥丁系列,醒目的扁平白色喇叭线在地上弯折回绕,那可都是钱啊!
冯凡说他很认同西湖Westlake的声音风格,所以组建音响系统时就以它为中心展开。西湖音箱的家用产品共分为LC、BBSM、Tower、VF等几个系列,专业产品同样有LC、BBSM与Reference系列,差别主要在家用版使用木皮,有较漂亮的外饰处理。Tower系列算是独立设计的型号,目前有Tower 6、Tower 12、Tower HR-7与旗舰Tower SM-1等几款。原厂说制作一对Tower SM-1需要8-10个月时间,光是分频器就得花上2个月时间,小一号的HR-7应该数量也不多。Tower HR-7仍然是为监听目的所设计,监听音箱的特点是为了可以平衡的重播高、中、低三个频段的声音,并且对声音的信号不进行任何的修饰和渲染,最真实、最大化地还原声音本来面貌。与家用音响不同的地方是录音室不需要漂亮的外观,他们更重视性价比,所以很多监听音箱价格都不高,像Westlake这么高端的产品,用得起的录音室如凤毛鳞爪。由于录音室想摆放面板极宽的SM系列还真是不容易,家庭自然更困难,所以就出现直立设计的Tower系列新产品,而Tower HR-7更是厂方宣称从事音箱设计超过30年的登峰造极之作。
这对音箱采用了4路5单元反射式的设计(更大的Tower SM-1为5路6单元设计),每支重达175公斤,外表贴上北美缎面胡桃木皮,可做二路、三路或四路电子分音。其中有二支12英寸低音单元、一支10英寸中低音,一支1英寸中高音号角,一支1/2英寸超高音,灵敏度达到96dB/2.83V/1m。频率响应在很保守的标示为32Hz-20kHz±3dB,三个分频点分别是400Hz、1.8KHz及8.5kHz,有一部专用的 MRX-2电子分频器。最早Westlake还用过Guass的低音单元,可惜此公司关门,连修理喇叭的纸盘和布边都没有原厂的了;后来改用TAD,现在连TAD都供货不多。西湖老板Glenn Phoenix无奈表示,他们在中低端产品使用JBL单元,但JBL的质量不算稳定,100只单元只能配对使用70-80只,而TAD能用上90只以上!理论上Tower HR-7可以用小功率300B单端胆机来推动,实际使用时,却几乎都以大功率后级搭配,要让监听风格的音箱发出悦耳的小提琴与温暖宽松的人声,更多需要的是经验而非金钱。
冯凡的选择是Spectral DMC-30ss前级加上BAT的VK-655MSE后级,由于这部后级的驱动力太厉害,不需要电子分频以多部功放搭配,一部BAT就搞定了。我在宁波遇见另一位玩西湖Tower SM-1的发烧友张总,原来也是以电子分音来对付,电子分频的失真更小,每个喇叭单元完全得到功放的功率,没有损耗,可以随意组合不同特性的单元,可以随意调节每个单元的音量,分频点更换容易等等,这些都是传统被动分音器难以做到的。张总有一代名机Mark Levinson的No.33单声道后级,搭配No.32前级使用,但他思考能否以更简便的方式取代,最后发现BAT VK-655SE后级(桥接成单声道使用,输出功率变400瓦/8欧,700瓦/4欧),就可以全频的推动Tower SM-1音箱,不再需要复杂的电子分频了。Tower SM-1强劲能量来自2只18英寸TAD低音单元,而这也是巨无霸音箱难以对付的地方,一部功放既要有强大电流与控制力驱动低音,对灵敏度超高的中高音又得保持细腻精致的质感,很矛盾也很难啊,而BAT都办到了!
标准版的VK-655SE后级在8欧姆负载下每声道输出300瓦大功率,4欧姆负载输出600瓦,冯凡使用的VK-655MSE应该是特别版,功放的顶盖上有BAT设计者Victor Khomenko的签名,倍显珍贵。BAT的产品在线路架构上都非常相似,讲究极简架构、超壮观的电源供应、单端放大、纯甲类、无负反馈。VK-655SE后级与美国Pass的早期经典Aleph非常接近,都是单端纯甲类放大,只使用MOSFET功率晶体的N通道,只有两级增益,尽量追求最短最快的放大。BAT是怎么样才能做到的?秘诀就在于品牌中的“Balanced”,他们从创立之初就坚持全平衡的“单端桥接线年代就由Electro Voice工程师Henry Wiggins发明。其优点是讯号对称性比平衡推挽线路好;能够更好的降低单端胆机输出变压器的磁饱和问题;并能用单端放大取得更大的输出功率,这就解释了VK-655SE的300瓦之谜。
除了驱动力强大,BAT功放声音表现有如单端胆机般灵动,鲜活无比,具有行云流水的旋律性,中性精确而不乏味,BAT VK-655SE后级不但拥有小功率单端胆机“黄金1瓦”的醇美魅力,可以展现非常细腻微妙的钢琴触键,非常纤细微弱的小提琴线条,非常甜美沉静的女声演唱;另一方面它又能展现出气势恢宏,动态庞大,充满权威感与说服力的低频。在几次试听BAT功放的经验中,我发现除了驱动力源源不绝,BAT音质音色的纯净度也出奇的高,强悍的驱动力加上纯净又自然的音质,正好与西湖Tower HR-7中性无染且极高密度的声底巧妙融合,终于让冯凡找到了满意的声音。
既然BAT的VK-655MSE后级灵动敏捷又活生,搭配的前级速度当然也不能慢,冯凡选择了美国Spectral的DMC-30ss前级。在国内被称为“迷幻之声”的Spectral,从1977年创立至今那种不落俗套的雅痞风格始终都未变。老板Richard Fryer老大年纪也不结婚,说话行事都像英国绅士,除了音响之外他的大半时间都消磨在自家酒庄中。工厂不但小,Spectral的广告同样难得一见,从始至终保持神秘的色彩,实际上高科技才是它的真貌。他们第一部前级MS-One,后来衍生成DMC-10与DMC-20前级,这是当时第一部高速宽频的前级,频宽从DC-MHz,内部增益大到可以直接放大低输出动圈唱头,而且也是首部真正双单声道结构,在RIAA等化线路中采用高精度电阻电容(比当时一般前级精密百倍)的前级。Spectral的设计者是大名鼎鼎的RR唱片录音师Keith Johnson,设计功放时他的原则是:绝对不可以让声音慢下来!于是从讯号输入开始,一切都采最短路径方式处理,声音放大组件形成模块化设计,除非有没办法避免的干扰问题,否则绝不轻言铜箔或配线处理。在Keith Johnson的观念中,不停变化的音乐讯号要经过主动晶体组件、一堆被动的电阻与电容组件,还要穿越导线与铜箔,原来的讯号可以已经被拖慢许多,所以他坚持要短,要快。
最近冯凡开始试用BAT的VK90电子管前级,与BAT VK-655MSE后级搭配成一套西装,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效果。VK90是仅次于旗舰REX的型号,最大特征是用上了8颗顶级丹麦杜兰油浸银箔超级电容,当然8只6H30军用电子管也很吸睛,它们构成极高电流、低阻抗的引擎,音乐讯号仅通过一个增益级,同时不用全局负反馈来保持讯号完整性。简单说,VK-90采用变压器耦合、高电流、单增益级线路,号称是BAT有史以来最好的一体式前级。第二代变压器耦合输出采用Cardas铜线缠绕,变压器再封装于高导磁合金内进行噪声隔离,同时提高了驱动低阻抗负载的能力,声音有更好的透明度。注重电源的BAT在VK90前级上换用第三代的SuperPak,每个独立低谐振外壳中封装2个电容,厂方说结果带来更丰富清晰的低音细节,而整个频段都呈现出令人着迷的甜美和自然。
正在试用的美国BAT的VK90电子管前级,顶盖打开据说声音更宽松,却也露出杜兰电容的真面貌
BAT提供多种升级方案,例如VK90前级可以升级为电源分体式的REX 3;而VK80、VK53等型号的前级也可以升级杜兰电容,BAT说这是用钱所能买到的最好电容产品。BAT使用的杜兰CAST旗舰电容打上BAT标示,说明它们应该有很大的用量才能单独订制,这种电容是在杜兰VSF设计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独家WPIO(把纸浸泡在矿物蜡中) 技术,需要几天时间在高压下灌注的电介质材料,最终产生不可思异的阻尼特性与机械稳定度。杜兰公司全名是Duelund Coherent Audio,设计师Steen Duelund是丹麦数学家和音响产品设计师,2005年去世,留着白色大胡子的他留下超级好也超级贵的杜兰产品,包括电容、电感、电阻和线材。我没机会接触全套杜兰的产品,从一些国外设计师口中,倒听说了使用杜兰电容能够得到华丽、直接、透明清晰、和谐真实、充满细节、音直柔美、中性无染的声音效果,可以想见BAT前级的声音走向大致如此。
对每天必须花大量时间欣赏唱片的冯凡来说,声音是否耐听不刺激,是否真实又平衡,可能比爆棚效果更重要。 在他的系统中,我认为目的已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