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体育NBA直播欢迎您!恒温恒湿产品及设备生产厂家
全国咨询热线: 13689511755

财政部:2月1日起严查医院设备「超低价中标」

财政部:2月1日起严查医院设备「超低价中标」

作者:火狐体育NBA直播1970-01-01 08:00:00

  近年来,医院设备采购领域频现 “超低价中标” 现象,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就如广西妇幼保健院的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 元中标,这一惊人低价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医疗行业掀起轩然。

  无独有偶,福建漳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采购的 3 条生化免疫流水线 分钱,平均每条流水线 分钱;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等也都出现过类似的 1 元或近乎免费中标的情况。这些极端案例,让人们不禁对医疗设施采购的公平性、合理性,以及设备质量保障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为何会出现如此之多的超低价中标现象呢?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商业逻辑。在体外诊断行业,设备与试剂紧密捆绑,是一种典型的 “剃刀 + 刀片” 商业模式。

  许多企业将医疗设施免费或低价投放进医院,把盈利的重点放在后续仪器所消耗的诊断试剂上,试图用 “一次消费”—— 设备的低价,换取 “终身锁定”—— 长期的试剂供应收益。以国产 IVD 企业为例,以往其盈利模式大多依赖定制化耗材,试剂收入占比平均能达到 80% 左右,而仪器及配套软件收入仅占 16%。这种盈利结构使得企业甘愿在设备投标时压低价格,以求抢占市场。

  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也是重要推手。当下,国内 IVD 行业尤其是化学发光、生化诊断业务领域,公司数众多,各有 300 家左右,低端商品市场更是竞争非常激烈。为了能在众多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取市场占有率,企业不顾一切代价压低投标价格,甚至会出现近乎免费赠送设备的情况。

  而且,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普遍采用代理制,这进一步加剧了投标价格的混乱局面。代理商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在招投标过程中,往往会给出令人咋舌的低价,以求中标后凭借试剂销售等获取收益,使得 “10 元、1 元,乃至 1 分钱中标的奇葩例子” 屡屡上演。相关的超低价中标产品,不少还来自迈瑞、新产业、亚辉龙等有名的公司,足见这一乱象的普遍性。

  “超低价中标” 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且深远的。首先,它严重扰乱了政府采购的公平公正性。当价格成为唯一的主导因素,那些靠质量、靠技术、靠服务取胜的正规企业被排挤在外,而一些企图以低价抢占市场、后续却可能偷工减料的企业反而有了可乘之机,破坏了市场的良性竞争生态。人民日报曾犀利指出:“只要‘最低价中标’原则不变,就很难有什么工匠精神、百年老店!” 一语道破此现状对行业发展根基的侵蚀。

  产品质量下滑更是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命健康。企业为了在超低中标价下盈利,不得不削减成本,从原材料选用到生产的基本工艺把控,都可能大打折扣。比如曾有知名心内科专家反映,在集采招标后,球囊质量堪忧,出现一台手术连用四个球囊都破裂的情况,造成血管穿孔,这在以往是极为罕见的。还有黑龙江省七台河制药厂生产的葡萄糖注射液产品,在集采低价中标后,被发现产品内有可见异物,对患者而言,一旦使用这一些质量无保障的药品,后果不堪设想。

  从行业发展来看,“超低价中标” 极大地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大规模的公司凭借雄厚资金实力,以低价策略攻城略地,中小企业根本无力招架,要么被迫退出市场,要么也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研发投入与技术升级。长此以往,整个行业的创新活力被扼杀,发展陷入停滞。以医疗器械行业为例,众多中小企业本是创新的生力军,却因这种不良竞争,研发,难以推出更先进的产品。

  再者,超低价中标后的履约情况也往往不尽如人意。一些企业中标后,由于利润微薄,没办法提供及时、优质的售后服务。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维修不及时、配件供应不上等问题频发,导致医院医疗工作受阻。某基层医院采购的低价生化分析仪,使用不久后频繁发生故障,联系厂家维修,却遭遇推诿扯皮,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诊疗秩序,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患者。

  面对如此乱象,财政部终于重拳出击。在 2024 年 12 月 25 日,正式对外发布了《关于在相关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开展推动解决政府采购异常低价问题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展试点工作,自 2025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

  一方面,加强政府采购需求管理。试点地区采购人要依据实际在做的工作需求,综合项目历史成交信息与市场调研情况,制定科学、完整、清晰的采购需求,合理设定最高限价,为供应商公平竞争报价筑牢基础。并且,要充分考量技术、成本效益、促进竞争等要素,按照专业类别与领域,对采购项目做到合理分类分包。特别强调的是,对于耗材使用量大的仪器设施等采购项目,采购人必须强化管理力度。

  另一方面,强化政府采购异常低价审查。采购人要在采购文件里明确异常低价投标(响应)审查的关键内容,如果出现以下 4 种情形,评审委员会就得立即启动审查程序:投标(响应)报价低于全部通过符合性审查供应商投标(响应)报价平均值 50%;低于通过符合性审查且报价次低供应商投标(响应)报价 50%;低于采购项目最高限价 45%;评审委员会认为供应商报价过低,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或者不能诚信履约的其他情形。审查启动后,供应商要在评审现场合理时间内提供书面说明及证明材料,评审委员会结合同种类型的产品在主要电子商务平台的价格、当地薪资水平等,依据专业经验判断报价合理性,若供应商无法证明报价合理,将被视作无效投标(响应)处理,审查情况也会记录在评审报告中。

  不仅如此,评审专家的责任也被进一步压实。出现规定的异常低价情形,评审委员会要是未按采购文件要求处理,试点地区财政部门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五条,追究评审专家的法律责任,让评审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实际做到严谨、公正。

  这一政策的实施,无疑将给医疗行业带来诸多积极改变。对于公立医院而言,能从源头上规避超低价中标设备入院,真正采购到质量放心可靠、性能优良的医疗设施,为精准诊断、有效治疗提供坚实保障,极大的提升医疗服务的品质。以某三甲医院为例,以往采购的低价设备故障频发,维修耗时耗力,如今在新政策下,有望购入高品质设备,减少设备故障对诊疗的干扰。

  医疗设备企业也将回归良性竞争轨道。以往靠低价抢占市场的手段行不通了,企业不得不将重心重新放回研发技术、产品质量提升上,通过打造高品质、高性能的设备来赢得市场占有率。大规模的公司会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具创新性的产品;中小企业也能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凭借自身特色技术、精细化服务寻得生存发展空间,整个行业将重现创新活力。

  从长远来看,医疗行业的发展也将步入正轨。随着设备质量提升,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提高,医患关系将得到一定的改善。同时,优质设备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提升整体医疗水平,推动医学科研进步,为攻克更多疑难病症提供助力,让医疗行业朝着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方向大步迈进。能预见,未来医疗设施采购领域将更规范透明,医疗服务的品质将实现质的飞跃,真正惠及广大民众。